2025年的春晚出现了一些争议小品,就如68design所指出的那样。其中开场小品《借伞》被指“蛇精病”群魔乱舞,乱改编且毁经典,时长18分钟也饱受诟病。这一现象反映出的核心问题并非演员或者单个节目,而是春晚整个创作模式的僵化。
多年来,春晚从策划到演出遵循的是几十年的老流程,这极大地压缩了创意空间。为了讨好年轻观众而进行的改编,如《借伞》,显得生硬且用力过猛。同时,观众对一些“熟脸”的重复表演也逐渐失去耐心。
春晚一直是一种“仪式感”的存在,但内容质量却在不断下滑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网络剧和网络综艺不断涌现,题材丰富多样,制作精良,能精准满足不同观众的喜好。而春晚要照顾到各个年龄段、地域和文化背景的观众,节目内容综合且传统,难以像网络内容那样对每个观众的口味。
年轻观众喜爱潮流、独特风格的娱乐方式,春晚对他们的吸引力逐渐降低。春晚若想要重新获得观众的喜爱,创作模式的变革迫在眉睫。它需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,借鉴网络娱乐内容的优点,打破僵化的创作模式,提升节目质量,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娱乐市场中继续保持其重要地位。